10月10日是我國明定的國慶日,近年的國慶文告和演說,也往往強調了台灣在民主自由上所取得的得來不易的成就。
這條路的艱辛與漫長自不待言,而當年許多奮鬥者的願景直到今天也仍未完全地實現,我們想要藉由一系列的活動來提醒台灣民眾,「10月10日」這個起源於中國武漢武昌的日子,在1個多世紀以來,被台灣人賦予了更豐富的意義,我們完成了深度的民主轉型、對於多元價值的重視也在全世界名列前茅,但30年來對抗威權政府、軍國主義的故事不應該被忘記,100行動聯盟就是一個關於「台灣人的10月10日」的故事。
「二條一」和刑法100條
《懲治叛亂條例》的第二條第一項(「二條一」),規定觸犯了特定幾條刑法將判處唯一死刑:刑法100條(意圖破壞國體、變更國憲)、101條(以暴動方式破壞國體)、103條(通謀外國開戰)、104條(通謀外國奪取領土)。
「二條一」和刑法100條,讓民眾可能僅因「意圖」破壞國體、變更國憲,就會被判處死刑,而「意圖」的解釋範圍又十分廣泛,未使用武力的倡議、學術研究、甚至只是閱讀書籍,都可能獲陷入罪。這是在1987年解嚴之後,持續實施的條文,「二條一」與刑法100條讓解嚴並不完全,威權統治仍然可以懲罰民眾的言論與思想。
100行動聯盟
由中研院李鎮源院士、台大經濟系陳師孟教授、中興大學廖宜恩教授、台大法律系林山田教授、台大社會系瞿海源教授等人在1991年9月21日成立的「100行動聯盟」,就是在反抗「二條一」與刑法100條的背景下成立,聯盟成立時的訴求為「反閱兵、廢惡法」,「惡法」指的就是刑法100條,聯盟成員也強調,若未得到政府的明確回應,將加碼「反制閱兵」。
在幾次的協商與請願未獲結果後,聯盟與國民黨當局的情勢越發緊張,10月8日,在總統府前進行和平集會的聯盟成員被憲兵以強力水柱與木棒攻擊;10月9日,聯盟宣布在台大醫學院前靜坐抗議; 10日午夜起,大量的警力前後進行了5次驅離,將站在第一線的學生與教授扛離現場,而高齡76歲的李院士則堅守現場,直到最後一刻。
在「反閱兵」行動結束後,聯盟的訴求取得了大量的輿論與新聞重視,也持續地在往後的請願與抗爭活動中對政府施加壓力;1992年5月15日,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100條修正案,條文被加上了「以強暴或脅迫著手實行」的具體條件,拆除了威權政府對民眾的最後一道法律工具,多位因刑法100獲罪下獄的政治犯也在當日與數日後被釋放。
就在約一週之後,1992年5月24日,台灣教授協會、多個大學的學運社團與民進黨,在國父紀念館前訴求「廢國大、反獨裁」,這是聯盟的政治遺產,也翻開了台灣民主化的下一個篇章。
100行動聯盟精神領袖李鎮源,國際知名藥理學家,以蛇毒相關研究知名。1991 年,在陳師孟教授的邀請下,參與100行動聯盟廢除刑法100 條行動,並帶領成員在台大醫學院基礎醫學大樓靜坐,為聯盟重要的精神領袖。
照片提供/黃義書